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的区别
-
定义
-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
-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因公共利益的需要,采取强制手段使用集体或国有的土地,并在使用完毕后及时归还的一种法律行为。
-
所有权变化
- 土地征收:土地征收是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由农用地转变为国有土地。
- 土地征用:土地征用只是临时改变土地的使用属性,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发生转移,征用条件结束以后,该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原权利人所有。
-
补偿
- 土地征收: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包括土地补偿、安置补助、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等在内的多项补偿,并为被征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土地征用:主要是在使用期间对权利人因不能使用土地而造成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
-
适用环境
- 土地征收:主要适用于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需要长期使用土地的情况。
- 土地征用:主要适用于抢险救灾、临时交通管制等紧急情况或者临时性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情况。
-
程序
- 土地征收:土地征收的程序相对严格,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如建设项目的审批、征地方案的制定和报批、公告和登记等。
- 土地征用:在紧急情况下,土地征用的程序可以相对简化,但事后也需要按照一定程序补办相关手续。
土地所有权
-
定义
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拥有的土地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一定社会形态下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
-
包含形式
- 国家所有: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土地所有权上的体现,国家作为全民的代表,对城市国有土地享有最终的所有权。
- 集体所有:农村和城郊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的土地外,其余都属于农民集体所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村集体、乡(镇)集体等。
了解土地征收、土地征用的区别以及土地所有权的定义,对于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土地权益,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自作者[景行]投稿,不代表智博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hibor.cn/changshi/202503-2522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智博的签约作者“景行”!
希望本篇文章《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的区别 什么是土地所有权》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智博]内容主要涵盖:知识科普
本文概览: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的区别定义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和...